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北望袁世凯僭帝时作) 民国初 · 连横
北望风云暗,东来草木新。
中原犹战斗,故国欲沈沦。
岂是唐虞禅,偏生莽卓臣
黄花如可问,愁绝泪沾巾。
不惜民权贵,唯知帝制尊。
可怜华盛顿,竟作拿波崙
国会遭摧折,邦基又覆翻。
共和才五载,兴废与谁论。
新室当朝诏,齐台劝进笺。
文人甘作贼,武士复争权。
豺虎衡途卧,鲲鹏绝海骞。
中宵愁不寐,翘首望南天。
玉弩滇池外,金戈海隅。
唐衢真痛哭,蔡泽愿驰驱。
露布传千里,风声遍九区。
桓桓诸义士,讨贼莫踟蹰。
白马来盟日,黄龙痛饮时。
登坛齐歃血,破坞待然脂。
楚水连天阔,秦云入地奇。
更闻巴蜀险,得失系安危。
逐鹿悲项羽,投龟哭楚灵。
乌江终不渡,汉水恨难平。
黄屋他年梦,丹旐故里行。
凄凉洹上土,枯骨冢中轻。
日月低燕树,云霞绕汉宫。
西山方射虎,南海又屠龙。
击楫中流泪,麾戈再造功。
群凶如不杀,终恐化妖虹。
国是虽无定,人谋自可臧。
同袍争敌忾,大厦免沦亡。
水息鱼龙静,风恬燕雀翔。
春江无限好,濯足咏沧浪
译经僧众书 唐 · 柳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昔能仁示现王宫。假殁双树。
微言既畅。至理亦宏。
刹土蒙摄受之恩。怀生沾昭苏之惠。
自佛树西荫。塔影东临。
汉魏实为滥觞。符姚盛其风采。
自是名僧间出。贤达连镳。
慧日长悬。法轮恒驭。
开凿之功。始自腾显。
宏阐之力。仍资什安。
别有单开远罗浮。图澄近视赵魏。
粗言圭角。未可缕陈。
莫不谈空有于一乘。论苦集于四谛。
假铨明有。终未离于有为。
息言明道。方契證于凝寂。
犹执元以求元。是元非元。
理因元以忘元。或是元义。
虽冥会幽途。事理绝于言象。
然摄生归寂。终藉筌谛。
亦既立言。是非锋起。
如彼战争。干戈竞发。
负者屏气。胜者先鸣。
故尚降魔。制诸外道。
自非辩才无畏。答难有方。
则物辈喧张。我等耻辱。
是故专心适道。一意总持。
建立法幢。祇植法鼓。
旗鼓既正。则敌者残摧。
法轮既转。能威不伏。
若使望风旗靡。对难含胶。
而能阐宏三宝。无有是处。
尚药吕奉御。入空有之门。
驰正见之路。闻持拟于昔贤。
洞微侔于往哲。其辞辩。
其义明。其德真
其行著。已沐八解之流。
又悟七觉之分。影响成教。
若净名之诣庵园。闻道必求。
波崙之归无竭。意在宏宣佛教。
立破因明之疏。若其是也。
必须然其所长。如其非也。
理合指其所短。今见僧徒云集。
并是采石他山。朝野俱闻吕君请益。
莫不测听泻水。皆望荡涤悼悔之源。
销屏疑忿之聚。有太史令李淳风者。
闻而进曰。仆心怀正路。
行属归依。以实慧为大觉元躯。
无为是调御法体。然皎日丽天。
实助上元运用。贤僧阐法。
实裨天师妙道。是所信受。
是所安心。但不敢以黄叶为金。
山鸡成凤。南郭滥吹。
淄渑混流耳。或有异议。
岂仆心哉。岂仆心哉。
然鹤林已后。岁将二千。
正法既萎。末法初践。
元理郁而不彰。觉道浸将湮落。
奘法师头陀法界。远达迦维。
目击道树金流。仍睹七处八会。
毗城鹫岭。身入彼邦。
娑罗宝阶。仍验虚实。
至于历览王舍檀特恒河。如斯等辈。
未易具言也。加之西域名僧。
莫不面论波若。东国疑义。
悉皆质之彼师。毗尼之藏。
既奉持而不舍。毗昙明义
亦洞观而为常。苏柘路既得之于声明。
耨多罗亦剖断于疑滞。法无大小。
莫不韫之胸怀。理无深浅。
悉能决之敏虑。故三藏之名。
在震旦之所推定。摩诃之号。
乃罗卫之所共称。名实之际。
何可称道。然吕君学识该博。
义理精通。言行枢机。
是所详悉。至于陀罗佛法。
禀自生知。无碍辩才。
宁由伏习。但以因明义隐。
所说不同。触象各得其形。
共器饭有异色。吕君既已执情道俗。
企望指定。秋霜已降。
侧听钟鸣。法云既敷。
雷震希发。但龙象蹴蹋。
非驴所堪。犹缁服壸奥。
白衣不践。脱如龙种抗设。
无垢释疑。则苾刍悉昙。
亦优婆能尽。辄附微志。
请不为烦。若有滞疑。
望咨三藏裁决。以所承禀。
传示四众。则正道克昌。
覆障永绝。绍隆三宝。
其在兹乎。过此已往。
非复所悉。弟子宣白。
大福先寺浮图碑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八
朕闻圆盖上腾。
元气创乾坤之始。
方舆下辟。
太极分造化之初。
象帝膺期。
弹压阴阳之表。
风皇驭历。
牢笼宇宙之先。
然而迹昧洪荒。
声沈朴略。
岂如法王法力。
迥超生灭之区。
胜躅胜缘。
高拔去来之境。
净身圆对。
赴机感而现金容。
觉智虚融。
随慧应而流宝句。
普沾法雨。
等荫慈云。
引六趣而托神居。
招四生而登梵域。
即色非色。
湛实相而载山河。
因空示空。
法性而悬日月。
道分四摄。
广开迁拔之源。
理极一乘。
潜申究竟之路。
禅波湛镜。
登彼岸而出四流。
慧日升轮。
光九天而烛三界。
含识戴能仁之力。
怀生仰调御之功。
诸相皆无。
神独超于解脱。
即心为有。
道深会于慈悲。
诱悟群迷。
昭宣景福。
故乘因喻筏。
證果中天。
汲引被于含生。
济度该于庶品。
无来不应。
有感斯通。
转十二之法轮。
除亿兆之疑网。
为出尘之妙域。
乃化俗之良因。
大庇含灵。
其惟正觉者矣。
伏惟皇考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
负日标灵。
膺云诞秀。
神凝系表。
思韫机初。
瑞叶珠衡。
祥开玉斗。
允文允武。
名光百代之前。
乃圣乃神。
功冠千龄之表。
仁覃覆载。
总天地之无私。
化洽财成。
贯阴阳之不测。
皇妣无上孝明高皇后
习礼凝规。
依仁成性。
柔辉允穆。
播兰畹之清芬。
媛范惟新。
激林飙之逸韵。
玉鸡贻贶。
沙麓降祥。
迈附宝以居尊。
轶女登而表德。
功高十乱。
视天之业弥隆。
化渐六宫。
偃月之符载远。
然以孝诚无感。
夙遘闵凶。
怙恃之荫俱倾。
号之志恒切
铜浑变序。
镇增荼蓼之悲。
银箭移年。
伏深松槚之慕。
露草有长摧之感。
风枝无再静之期。
思奠谒而增悽。
想灵筵而倍咽。
白云驰恋。
苍野凝哀。
上仙之岁方遥。
攀圣之哀转积。
然则金谷湛寂。
常住之体逾隆。
宝相腾辉。
善逝之因弥洽。
式驻轮回之境。
系想青莲。
伫开方便之门。
运心丹枕。
故知报慈恩于毕地。
善权之愿斯宏。
竭孝享于终天。
波若之资攸重。
所以虔心胜祐。
奉明因。
乃建香城。
虔兴净域。
大福先寺者。
先圣之旧居也。
尔其途临测景。
地处交风。
楼台郁而烟雾深。
山川旷而原野净。
前瞻太室。
控紫岳之三花。
却镜伊瀍。
带黄河之千里。
龙门右辟。
通梵宇之清辉。
龟浦横流。
激禅池之逸派。
途开八政。
门闶九逵。
万国交会之区。
四海朝宗之所。
崇轩四敞。
邃宇千重。
复道周流。
危阶逦迤。
霜钟月磬。
声参洛浦之笙。
玉女仙人。
影接缑山之鹤。
东西日月。
行藏灵鹫之峰。
朝夕烟霞。
隐映猴池之水。
地积吉祥之草。
鹿苑含芳。
庭敷觉意之花。
鸡林绚色。
清风振响。
韵谐天乐之音。
弄鸟和鸣。
声杂鱼山之梵。
雕宫晓辟。
绮殿宵开。
疑观帝释之居。
似觌灯王之座。
珠楼曜景。
苑如兜率之天。
宝树吟风。
事符安养之国。
虹梁夭矫。
上出汉而疑悬。
虬栋参差。
下临空而畏落。
曾轩峻宇。
犹昔日之馀基。
珠阁银宫。
谅今辰之新葺。
桂吐连拳之影。
气蕴秋窗。
莲舒菡萏之辉。
香浮夏沼。
云缨雾縠。
与道树而交阴。
宝盖珠幡。
共流霞而合色。
柰园敷蕊。
香杂天花。
竹苑来风。
声喧地籁。
危楼复道之峻。
何必醍醐之山。
福地圣泉之流。
岂独僧伽之水。
雕甍错落。
似布龙鳞。
绣宇岧峣。
如培羊角。
飞檐画栱。
迥腾云阁之前。
藻井披莲。
高出星河之上。
璇题切汉。
阴兔以之停轮。
宝刹干霄。
阳乌为之回翼。
珠髻力士
金色善神。
依宝界以资祥。
对仙庭而护法。
炉积六铢之气。
幡摇五色之虹。
赞梵之响风传。
雕饰之资雾积。
所谓严持净域。
建立招提。
非百常之可奇。
何九层之能拟。
竹阴藏日。
蕴虚白而生寒。
松气含烟。
郁青霞而似暝。
临三休之窈窕。
对双阙之峥嵘。
穷壮观于周原。
极雕镌于郢匠
讨论形胜。
眺览尽于无边。
推出因缘。
利涉该于有截。
尔乃崇梵宇。
选名僧。
或杖锡而来臻。
或乘杯而戾止。
莫不情尘久谢。
月恒明。
远蹈四禅。
迥超三界。
谈高象外。
激扬金口之词。
思逸幽元。
敷赞琅函之典。
虽复戴冯重席
比雅论而多惭。
惠子联环。
拟清谈而有愧。
十地尽禅门之侣。
四天为法会之宾。
肃肃焉。
惶惶焉。
诚绀宇之栋梁。
实缁徒之领袖者也。
故能使天龙恭敬。
道俗归依。
息火宅而清炎。
洗尘劳而涤想。
宏大慈而广济
为旷劫之洪津。
方标六度之功。
实启一乘之路。
所以善权之妙业。
广元圣之隆基
仰竭深衷。
敬申宏愿。
聿怀多福。
式建浮图。
恭记胜缘。
敬资先佑。
爰初制造。
逮至毕功。
嘉贶骈阗。
休符杂沓。
灵禽告曙。
匠者以兴功。
仙鹤呈姿。
僧徒仰而咸跃。
或瑞云腾彩。
绕莲塔以成文。
或祥龙见奇。
花台而曜影。
宝梯摄迥。
平临善视之天。
香盖排空。
高出多罗之树。
毗婆山上。
七叶敷石室之中。
无量佛前。
百花散菩提之下。
真人罗汉。
超化阁以游神。
菩萨声闻。
入仙宫而缔赏。
文殊师利
疑问疾于净名。
萨陁波崙
似请经于无竭。
十六丈屋。
岂惟须达之功。
千二百房。
讵假祗陁之势。
虽复宝塔踊出。
无以匹此精奇。
花台杰起。
不足拟其神妙。
千变万化。
六彩五彰。
隐隐冠于虹蜺。
迢迢入于云汉。
珠交夕映。
缀星月之仙辉。
宝铎晨吟。
韵宫商之逸响。
于阗香像。
尽写龙龛。
舍利全身。
咸升雁塔
经纶毕备。
制度咸修。
既欣冥力之资。
理藉神功之助。
巍如地踊。
邈若天开。
齐壮观于铁围。
得规模于梓匠。
灵机不测。
发挥宇宙之精。
神道无方。
盘薄阴阳之气。
当愿庄严圣扆。
奉翊尊容。
七净澄神。
三明启虑。
花台而纵赏。
俯𦯧座而宣□天驾辩星皇之表财成十地凝图日帝之先□宗庙逾隆。
金山而等峻。
寰区益广。
并沙劫而常宁
景运休明。
乾坤交泰。
龙驾与高穹共远。
凤历将□九瀛尘清四表元良则道光贰极识朗重明孝□。
陀罗尼神咒经序 武周 · 释波崙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惟夫圣力难逢。灵文罕究。
六神通之妙业。八自在之元功。
芥实而纳崇山。析毫端而容大海。
岂止分身百亿。现影三千而已乎。
千眼菩萨者。即观世音之变现伏魔怨之神迹也。
唐武德之岁。中天竺婆罗门僧瞿多提婆。
于细氎上图画形质。及结坛手印经本。
至京进上。太武见而不珍。
其僧悒而旋辔。至贞观年中。
复有北天竺僧赍千眼千臂陀罗尼梵本奉进上。帝文武圣帝敕令大总持寺法师智通
共梵本僧翻出咒经并结坛手印等。智通法师三复既了。
即折心恳切。伫留徵应。
于是感庆喜尊者之俯降形仪。通悲喜惊嗟。
投身顶谒。蒙在慰喻。
问欲何求。通曰。
梼昧庸心。辄此详译。
不审情诣。稍符圣旨以否。
默而印许。窃表深衷。
便录本进上。帝委问由绪。
通具以事述。咸惬帝心。
于是赍稿本出内。将显宏福。
大德元谟法师一见此文。嗟称不已。
有人云。敕未流行。
因何忽兹漏泄。其本遂寝。
不复宏扬。又有西来梵僧。
持一经箧。以示智通
通翻出绪馀。不殊旧本。
唯阙身咒一科。有常州正勤寺主慧琳法师
功德为务。定慧是崇。
深入总持。周穷艺术。
历游京邑。栖迟实际伽蓝。
思广异闻。希诚脱简。
爰有北天竺婆罗门僧名苏伽陀常。持此法结坛手印。
朝夕虔祈。罄折咨询。
每致艰阻。后同之洛下
渐示津途。即请一清信士李大一。
其人博学梵书。元儒亦究。
笔削。润色成章。
备尽梵音。身咒具足。
至神功年中。有仁者自京都至。
通师所翻后本。有上下两卷。
唯阙身咒。参入其中。
事若一家。宛而备足。
又佛授记寺有婆罗门僧达摩战陀。乌伏那国人也。
善明悉陀罗尼咒句。尝每奉制翻译。
于妙氎上画千臂菩萨像。并本经咒进上。
神皇或令宫女绣成。或使匠人画出。
流布天下。不坠灵姿。
波崙又于婆罗门真谛律师闻此像由来。云有大力鬼神毗那翼迦。
能障一切善法。不使成就。
一切恶业。必令增长。
虽有妙力通心。无制伏者。
观音菩萨现作千眼千臂之形。以伏彼神。
及有咒印。用光不朽。
将来好事者。伫无惑焉。